童俊


發佈日期:2022-02-11
  • 分享至:

 童俊教授簡歷:

學習經歷    

1978.09-1983.07  湖北中醫藥大學   大學本科學歷、臨床醫學學士學位

1997.09-2001.11  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系 碩士研究生學歷、 法學碩士學位

1998-2000          哈佛大學醫學院、Tufts大學醫學院 訪問學者

2011-2015          美國精神分析研究所 受訓

2017、1          國際精神分析協會(IPA)認證精神分析師

2017、9-2021、7  澳門城市大學 心理分析博士學位

 

主要工作經歷

1990.01-2005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武漢精神衛生中心 主治醫師、副主任醫師、主任醫師、

2006至今: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(第九臨床學院) 教授(四級----二級)碩士生導師

2004年--2021:中國地質大學心理所兼職教授,碩士研究生導師

2008-2011:武漢大學Hope護理學院兼職教授,碩士研究生導師

2006--2017:武漢市心理醫院業務院長

2010--2017: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業務院長

 

國內外重要社會任

2015.08-至今 中國女醫師協會心身醫學與臨床心理專委會 副主任委員

2017、05-至今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精神分析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

2019.08-至今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心理治療與心理諮詢專業委員會   副主任委員

2017-至今       國際精神分析協會(IPA)女性委員會委員

2012-至今       國際精神分析協會(IPA)研究委員會研究基金評審專家

2018-至今       國際精神分析協會(IPA)亞太委員會(籌備)委員

2019-至今       國際精神分析協會中國委員會委員

20217-至今     國際精神分析協會(IPA)中國學組首任主席

作為第一主持人和關鍵研究人員參與的主要研究    

2020-至今  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(湖北省醫務人員心理健康關愛行動)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    心理健康評估、會診、治療和研究的負責人

2020-至今  中國工程院與騰訊基金合作項目(中國感染新冠肺炎醫務人員康復關懷行動),         心理健康評估、會診、治療和研究的負責人

2017-2020  武漢市危機干預重點學科:負責人

2017-2020  武漢市黃鶴英才基金:個人項目

2011年     武漢市衛生局課題(自戀型人格障礙和創傷性事件關係初探)(2011),負責人

2010年    國家科技支撐計畫(心理疾患防治研究與示範專案:我國家庭、婚姻、親子關       系問題的綜合篩查評估與干預示範研究),子課題負責人

2010年    國家科技支撐計畫(心理疾患防治研究與示範專案:我國青少年危險行為的評估、        預警與干預示範研究),子課題負責人

2009年    湖北省衛生廳科研專案(自戀型人格障礙與抑鬱障礙相關性及臨床特徵研究),          負責人

2009年    湖北省人的發展與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(武漢地區大學女生攝食障礙狀況調查),        負責人

2008年    國家科技部863專案(創傷後應激障礙患者心理治療的序列特徵及效果評價研       究),重點人員

2008年    武漢市衛生局(飲食失調臨床特徵研究課題),主持

2007年    武漢市衛生局公共衛生專案(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父母教養方式研究),主任

2006年   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(閱讀障礙兒童語言相關穴位物質變化與腦區活動關係研       究),重點人員

2006年    武漢市衛生局(飲食失調臨床特徵研究課題),主持

2005年    武漢市衛生局課題(自戀型人格障礙與抑鬱障礙的相關性研究),主持

2005年    國家科技部973專案(抑鬱症、慢性乙型肝炎、慢性腎功能衰竭證候因素臨床       流行病學研究),重點人員

2004年    武漢市衛生局研究專案(自戀型人格障礙的儒家文化背景),主持

 

獲獎專案

2009J-139-3-086-072-01  “自戀性人格障礙與心境障礙—抑鬱障礙的相關性研究” 科技進步獎  三等獎 武政(2009)64號 主持(第一名)

2011-03-R01  “自戀性人格障礙與心境障礙—抑鬱障礙的相關性研究”湖北省預防醫學科學技術三等獎 主持(第一名)

2011-02-R10  “阿片成癮的生物學機制與臨床干預研究”湖北省預防醫學科學技術二等獎參與

20137  “攝食障礙的流行病學調查和臨床特徵”,武漢市科技局成果鑒定為國際先進水準,主持(第一名)

2014  武漢市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(第一名)

 

榮譽稱號

武漢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,中國共產黨武漢市委員會、武漢市人民政府,2008年

湖北省衛生系統抗震救災先進個人,湖北省人事廳、湖北省衛生廳,2008年

武漢市黃鶴英才(醫療衛生專項),武漢市衛健委,2017年

 

論文發表

Xiong, L. J. , Zhong, B. L. , Cao, X. J. , Tong, J.✉ & Shen,H.Y.✉ ... (2021). Possible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chinese frontline healthcare workers who survived covid-19 6 months after the covid-19 outbreak: prevalence, correlates, and symptoms.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, 11(1).

Tong, J. . (2016). Mother, infant, and woman's identity. Psychoanalysis and Psychotherapy in China.

Tong J, Miao S, Wang J, Yang F, Lai H, Zhang C, Zhang Y, Hsu LK. (2014). A two-stage epidemiologic study on prevalence of eating disorders in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hina. Social Psychiatry and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, 49(3), 499-505.

Tong, J., Shi, J., Wang, J., Zhang, H., Zhang, S. F., Wu, X. Y., & Hsu, L. K. (2011).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version of the eating disorder examination (CEDE) in mainland China: Implications for the identity and nosology of the eating disorders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, 44(1), 76-80.

Tong. J, Miao, S. J., Wang, J., Zhang, J.J., Wu, H.M., Li, T., & Hsu, L. K. (2005). Five cases of male eating disorders in Central China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, 37(1), 72-75.

李聞天, 楊光遠, 童俊, 李毅, 劉連忠, & 劉陳陵. (2020). 武漢"心心語"心理熱線2020年2月4日-2月24日來電趨勢分析. 心理學通訊, 003(001), P.24-27.

李聞天,楊光遠,童俊,李毅,劉連忠 & 劉陳陵.(2020).新冠肺炎流行期心理熱線求助者特點及有關因素. 中國心理衛生雜誌(10),873-877.

嚴元, 吳和鳴, 申荷永, & 童俊. (2019). 創傷個體自傳體記憶的特徵及其理論解釋的meta分析. 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, 014(004), 179-184.

范綺慧, 申荷永, & 童俊. (2018). 單純型創傷與複雜型創傷症狀對照研究現狀. 醫學與哲學, 39(018), 66-70.

白(龔)皓, & 童俊. (2018). 男性氣質的隕落:男性抑鬱症. 醫學與哲學, 39(006), 71-75.

楊帆, 王曉彥, & 童俊. (2016). 邊緣型人格障礙自殺死亡率的meta分析. 中國心理衛生雜誌, 030(007), 513-518.

王牮, 於麗娜, 繆紹疆, & 童俊. (2013). 中職生危險行為家庭影響因素分析. 中國學校衛生, 034(009), 1090-1092.

左翔, 繆紹疆, & 童俊. (2013). 人格障礙患者的治療偏向性. 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誌, 22(006), 571-573.

王曉彥, 周明娜, & 童俊. (2013). 友誼品質與中職學生危險行為的關係.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(02), 273-277.

左翔, 繆紹疆, 趙旭東, 蓋豔偉, & 童俊. (2013). 青少年信任與生活滿意度的關係研究:家庭因素的調節作用. 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, 13(003), 221-224.

曹思聰, 繆紹疆, & 童俊. (2013). 進食障礙患者家庭關係的質性研究.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(5), 703-707.

陳豔,繆紹疆,趙旭東 & 童俊.(2013).青少年依戀對家庭動力與心理健康狀況的仲介效應.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(12),1865-1868. doi:10.13342/j.cnki.cjhp.2013.12.024.

曹思聰, 繆紹疆, & 童俊. (2012). 西方家庭影響進食障礙的研究述評. 心理科學進展.

宋園園, 繆紹疆, & 童俊. (2012). 攝食障礙結局研究進展. 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誌, 21(007), 668-669.

謝韜, 王牮, 繆紹疆, & 童俊. (2012). 預防性干預對女大學生攝食障礙危險因素的影響. 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, 12(6), 551-553.

楊帆, 邱欣紅, 繆紹韁, & 童俊. (2012). 大一女生非典型攝食障礙的初步調查. 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, 12(004), 329-331.

周娟, 殷茵, & 童俊. (2012). 武漢地區大一女生神經性厭食症的初步調查. 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, 12(005), 439-442.

楊帆, & 童俊. (2011). 66例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防禦方式和人格特徵的典則相關分析. 中國民康醫學, 023(005), 609-612.

張淑芳, 童俊, 繆紹疆, & 丁瑞佳. (2011). 以性心理為主題的住院式集體治療. 中國性科學, 20(001), 44-46.

童俊. (2011). 心理動力學的經典精神分析理論——有關神經症的理論. 現代實用醫學, 023(001), 4-7.

張紅, 繆紹疆, & 童俊. (2010).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住院式干預(綜述). 中國心理衛生雜誌, 24(001), 13-16.

繆紹疆, 張紅, & 童俊. (2009). 精神科開放式病房中的心理治療. 中國心理衛生雜誌, 23(004), 238-241.

文有生, 王牮, 繆紹疆, 陳靜, 舒建民, 湯炯& 童俊. (2008). 強迫症的亞型探討與療效比較. 中國民康醫學, 20(023), 2733-2736.

丁瑞佳, 童俊, 郭蘭. 一名進食障礙患者家庭環境個案研究報告[J]. 南方論刊, 2007, 000(003):57-57.

文有生, 王牮, 繆紹疆, 陳靜, 舒建民, 湯炯& 童俊. (2007). 藥物治療與合併認知行為治療對強迫症療效的比較. 上海精神醫學(Shanghai Archives of Psychiatry), 19(005), 293-298.

李孟潮, 郭毅, & 童俊. (2006). 邊緣性人格障礙與心境障礙的共病. 上海精神醫學(Shanghai Archives of Psychiatry), 018(002), 107-110.

文有生, 童俊, 繆紹疆, 張紅, 張淑芳, & 王華. (2006). 集體催眠封人群恐慌的心理治療效果臨床分析. 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雜誌(1), 61-62.

王牮, 姜文娟, 童俊, 文有生, 張淑芳, & 向東方等. (2006). 拉莫三嗪與碳酸鋰在躁狂症治療中的對照研究. 中華醫學實踐雜誌, 005(007), 736-737,F0003.

繆紹疆, 張紅, & 童俊. (2006). 雙治療師式集體治療在心理病房的應用. 上海精神醫學, 18(005), 315-318.

童俊. (2005). 自戀型人格障礙與邊緣型人格障礙的異同. 上海精神醫學, 17(005), 304-306.

劉慧蘭, 繆紹疆, & 童俊. (2005). 戲劇治療在心理治療病房運用之初探. 上海精神醫學, 17(003), 182-184.

張靜, 徐漢明, 張昌勇, 童俊, 張紅, & 周曉亮. (2005). 一氧化氮合酶活性與抑鬱症的相關性. 神經科學通報(英文版), 21(06), 404-407.

繆紹疆, & 童俊. (2004). 動力學取向的住院式治療. 上海精神醫學(Shanghai Archives of Psychiatry), 016(005), 314-317.

DavidB.Herzog, 童俊, & 舒暢. (2001). 神經性厭食症的精神動力學心理治療. Oncology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, 18(1), 55-57.

任忠文, & 童俊. (2001).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短程精神分析治療1例. 上海精神醫學(Shanghai Archives of Psychiatry), 13(002), 117-119.

童俊. (2001). 精神分析學中的自戀及其自戀性障礙. 醫學與社會, 014(006), 49-51.

 

專著及譯著

童俊. 人格障礙的心理諮詢與治療.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.2009.主編

童俊,丁瑞佳. 客體關係的家庭治療.世界圖書出版公司.2012.譯者

童俊. 情感依附,為何家庭會影響我的一生.世界圖書出版公司.2013.校訂

童俊. 我的童年受傷了--兒童全能感.世界圖書出版公司.2014.校訂

童俊,張潔,宋欣欣. 自我的智慧.世界圖書出版公司.2016.譯者

童俊,曹思聰,藍薇. 穿越孤獨.世界圖書出版公司.2016.譯者

童俊,王曉彥,劉文婷.女性的力量--精神分析取向.世界圖書出版公司.2017.譯者

童俊,李光芸,藍薇. 生與死的戰鬥:與施受虐的對抗.世界圖書出版公司.2017.譯者

童俊,星際漫遊:當代精神分析指南.機械工業出版社.2019.校訂

童俊. 兒童心理治療中的情緒.機械工業出版社.2020.校訂

九、國際國內講座:

省略



 
瀏覽次數:1134